既然朝廷无法调停,公孙瓒和刘虞之间的矛盾就只能自己动手解决了。
公孙瓒早就准备和刘虞大干一场。公孙瓒私下里修建城堡,巩固防御,筹备粮草。刘虞也多次找公孙瓒开会,希望借机除去公孙瓒。可公孙瓒也看出风向不对,根本不去赴宴。刘虞担心公孙瓒最终会作乱,于是决定抢先出手,收拾掉公孙瓒。
刘虞在幽州拥有绝对的人气,虽然说公孙瓒在幽州掌控军事多年,可是刘虞一声号令,就集结了10万兵马。大军浩浩荡荡开向公孙瓒的营地。当时正是秋季,公孙瓒把所有的军队都派出抢老百姓的粮食去了,营地里只剩下不到几百兵马。
怎么办呢?投降吗,死路一条!公孙瓒不会那么傻。公孙瓒立刻做出应对,派人突围,通知外面的军队火速赶回,剩下人马,到城楼进行防御。
刘虞十万大军将公孙瓒的城池层层包围。城中的守军胆战心惊,等待着刘虞发动进攻,等待着死亡的降临。
公孙瓒心中也非常不安,虽然多年征战,久经沙场,可是现在双方兵力悬殊,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援军赶回。可是,等到公孙瓒走上城楼,观看敌情之后,却哈哈大笑,放下心来。
手下人不明白公孙瓒,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还能笑出来。
公孙瓒把心腹将领召集起来开会。公孙瓒认为,此战我军必胜。
为什么呢?
原来,公孙瓒登上城楼,看到城下,确实是人山人海,十来万人把城池围了个密密匝匝。可是,刘虞处理民政是把好手,带兵根本不行。十多万人,没有统一的节制,基本上是依照往日的归属,三千人,五千人驻扎在一起。其实,如果刘虞派一位将军,带领三五千人来攻打公孙瓒,公孙瓒倒很危险。现在刘虞人马众多,号令不一,一旦骚动起来,前军不见后军,自相践踏也大有可能。
公孙瓒分析的不错。刘虞下达进攻命令的时候,说:“无伤余人,杀一伯圭而已。”刘虞竟然要求所有将士放火、射箭时不能烧毁民宅,不能伤及无辜。刘虞刘虞手下的士兵,本来就很少集团作战,加上刘虞如此命令,进攻起来就更缩手缩脚了。打了一天,城池也没有拿下。
到了晚上了,刘虞下令休息。既然已经看出公孙瓒主力不在城中,刘虞本应该加强进攻,一鼓作气拿下城池。可是刘虞却认为士兵一天行军作战,过于辛苦,反正即便天亮,公孙瓒的援军也未必能够赶回。争取在明天上午拿下就可以了。
夜深了,公孙瓒看到时机已到,就率领自己精心挑选的两三百骑兵打开城门,忽然冲入刘虞大营。公孙瓒骑兵人人手持火把,冲入敌营之后把火把抛入敌人军帐。刘虞的部队没有实战经验,劳累一天,大都已经睡着。此时从梦中惊醒,看到处处火起,以为公孙瓒主力赶到,人人惊恐,毫无斗志。
刘虞十万人被两三百人打得屁滚尿流,满地找牙。公孙瓒乘胜追击,竟然成功擒获刘虞。
本来,公孙瓒即便胜利,也不敢擅自杀害刘虞。毕竟刘虞在幽州多年,名望极大。刚巧这时候,朝廷的钦差来到了幽州。钦差到达幽州,本是对幽州牧刘虞进行封赏,可是一进入幽州境内,就被公孙瓒控制起来。
然后,公孙瓒命令钦差矫诏说刘虞谋反,皇帝下令杀掉刘虞一家。然后又矫诏任命公孙瓒为前将军,正式接管幽州军政大权。
刘虞本是汉末一位贤臣、忠臣。在汉末乱世,治理幽州,几成一片乐土。袁绍想要拥立刘虞称帝,刘虞坚决不从,并且以远走匈奴威胁,表明心志。可是,在乱世,推行仁政的同时,也要讲究武力,讲究诡道。一味仁德,连自身都难保,更不要说保护百姓,捍卫朝廷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